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三上背牛顶,记录东洼楼
老普 于2010-05-06 04:45:45发表于长城小站

img_file=/photo/upload/2010/05/12730923450.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0/05/12730923451.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0/05/12730923452.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0/05/12730923453.jpg

  西德尼.D.甘博((Sidney·David·Gamble,1890-1968)美籍社会学家、汉学家兼“热心的业余摄影家”。出生于美国一个富裕家庭,18岁时首次来到中国,对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曾四次访问中国,特别关注中国城市和乡村的民生建设。在他访问和旅居中国期间,拍摄了大量照片和电影资料,撰写了五本有关中国的专著。
  2008年,美国杜克大学将甘博拍摄的5千余幅中国和东亚地区照片数字化,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国照片。这些照片的数量之多,地域之广,题材之繁均居于西人完成的同类工作首位。近年来,中国多个省份地区的官方和民间都开展了对甘博影像资料的研究。
  甘博照片中有约60余幅以中国长城为主题。根据杜克大学图书馆网站介绍,1917至1927年间,甘博和他的同行者曾经两次访问现河北省抚宁背牛顶地区(注),拍摄70余幅照片,其中既有农村生态生活,也有迤逦的背牛顶凤光和著名的背牛顶地区长城。编号为2323B,命名“Block House & Wall”的照片显示了一座极为清晰完整的长城地搂和局部城墙。因此,当第一眼看到“Block House & Wall”的时候,就发誓一定要找到他,看看在甘博拍摄近一个世纪之后“Block House & Wall”的现状,并且纪录下来,给长城单体建筑历史一个交待。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和同样钟情于长城考察保护的战友们一起先后三次向老岭地区冲击。
  第一波,2009年清明,4月5日,老狄,秋阳,阿雅和我,从背牛顶南进山。经过两个半小时攀登,到达海拔千米的背牛顶云梯下,随后登上背牛顶。中午野餐后,在大钟位置,用高倍望远镜观察,看到正东方向山脊上有三座外观尚好的长城敌楼。又用400毫米等效焦距镜头拍摄,发现其中最好最完整的敌楼正是我们要找的“Block House & Wall”。这个结论来得太快,令我们惊喜有余。匆匆从背牛顶东侧天梯,天桥下山,向““Block House & Wall”进发。但是背牛顶东侧山势地形十分险恶,所谓穿越就是在犬牙交错的岩石上蹦跳,完全没有速度可言。在判定当天不可能到达“Block House & Wall”后,我们带着遗憾下撤了。
  第二波,2009年9月12日,老郑,老狄和我晨自秦皇岛市区出发,途中导航仪引错道路,耽误行程一小时。仍从背牛顶南进山,根据上次经历,不上背牛顶主峰,直接攀援东峪林场垭口。时值盛夏,天气酷热,我们带了水和三只梨上山。行至垭口,登山包后背均被汗湿透,干脆脱掉衬衣铺岩石上暴晒。原本宣称不爱吃梨的老狄此刻则爱梨不舍。野餐休整后沿长城向东行进,根据萧萧雨提供的线索,途中成功复拍了甘博的另一幅长城照片。至长城转向处已是下午3时,感觉强行到达“Block House & Wall”没有问题,但返程下撤可能困难。不管怎样,安全第一,决定即时下撤,再次与“Block House & Wall”失之交臂。回想起来,如果那天不走错路,找回一个小时时间,完成任务到有可能,但导航仪还就真带错了路。户外的悬念,遗憾和乐趣也就在此吧。
  第三波,2010年春节,制定了详细计划,站友们提出多种方案。诸事齐备,箭在弦上之际。腊月二十八,萧萧雨友在前方现场调查山况,发现山中大雪未化,大面积积雪深可半米到一米,及时通知我们,行动嘎然而止。
  第四波,2010年4月17日,车坛和小站网友参加遵化石门抗战烈士公墓扫墓活动。活动后秋阳和我不回北京,继续东行准备前往背牛顶,但次日天气十分阴霾混暗,并且将持续数日,又中止。但此次我们成功确认了著名经典照片“挥师入关”的拍摄地。
  第五波,2010年51假期,秋阳,看客,点八,菜菜,豁然贯通,国良和我。这次活动我第一次在小站上不发公开消息,以电子邮件与各位网友联系,非我所愿。51傍晚到达梁家湾,未停车就看见萧萧雨网友在前面等候,他并且联系好进山向导,江湖上有好友如此,令人十分感动。停车后北京和秦皇岛网友相互介绍,随即开车进山,路上萧萧雨专业讲解介绍香山纪寿石。至土路重点是当地农民老刘家,他承包此处荒山,仅一户在此居住,没有电,但有清凉山泉。点八积极建议当晚住老刘家,便于次日行动。52晨6时,老刘向导领我们进山,过护林员小屋,队伍分成两批,老刘向导带点八,看客,豁然贯通,国良,菜菜上背牛顶。我和秋阳二人直闯东沟,号称冀东最长的峡谷。行三小时至东峪林场,再行将近三小时,近中午12时,走在前面的秋阳欢呼“老普,到了”,我也振奋起来,急速前行,终于来到甘博的““Block House & Wall”,当地老乡称之为“东洼搂”。楼子亦然很好,秋阳用专业设备进行测量,很有信心地说“一定要把这座楼子的精确数据测量出来,留给后来的长城保护者”。我关注拍摄,经过多角度观察,甘博照片是城墙旁一块岩石上拍摄的,现在现场树木茂盛,在原位置拍摄树木几乎遮挡了全部敌楼影像,于是在多个方位拍摄,终于完成了“东洼楼”“Block House & Wall”的纪录和复拍。

http://www.thegreatwall.com.cn/photo/upload/2010/04/12711444960.jpg
自上而下:
图一,“Block House & Wall”,西德尼。甘博,1917-1927
图二,“东洼搂”2009,最少遮挡的南正面,城砖的缺损状态百年未变,可做判定“Block House & Wall”的铁证。
图三,“东洼搂”2009,最少遮挡的东和南两面
图四,在接近甘博拍摄点的位置拍摄东洼搂,秋阳曾经爬上松树拍摄,可能有更好的片子。
图五,秋阳在测量东洼搂内部

本贴最后一次由老普修改于2010-05-06 04:49:02

返回首页
:: 长城小站 www.thegreatwall.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