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红一师师史及《血肉长城》片段
察哈尔 于2005-11-11 23:37:46发表于长城小站



独立团,
115师的兵团;
独立团,
红军的老兵团。
过了黄河就打了腰站战斗,
这是第一个战斗,
这是胜利的战斗。
为了中华民族,
为了华北,
英雄们勇敢冲锋战斗,
接连把七座县城一起收复,
广大的土地能够耕种,
多少人民得到自由。

这是当年曾经传唱在115师独立团(1分区)的一支战斗进行曲。
这是独立团挺进敌后之初,参加平型关战役前后的一段英勇战斗历程的真实写照。


一、独立团过了黄河就打了腰站战斗

改编后的115师独立团在云阳镇召开抗日誓师大会,于8月22日出发,进抵韩城县芝川镇,准备由禹门口东渡黄河。独立团指战员抗日心切,急欲驰骋沙场抗击敌寇。然而,国民党口岸检察官却不承认独立团,百般刁难,阻挠渡河。为了顾全大局,尽快开赴抗日前线,独立团和115师陈正湘的685团临时混合编队乘船,渡河进至晋南万荣城。这支部队冒着秋风冷雨,踏着泥泞山路,向同蒲路急进,在侯马车站经与国民党驻站办事处反复交涉,才得以乘火车北上。途经各车站,群众热烈迎送欢呼,争先恐后地将各种慰问品向车内抛送。人民的信赖和支持,极大地鼓舞了独立团和685团官兵们的抗日士气,更加坚定了打击侵略者的必胜信心。
在晋北原平车站下车后,独立团又奉命向平型关以西大营镇前进。这时,沿平绥线进攻的日军,在占领张家口、大同后,企图夺取平型关、雁门关,进而南下侵占太原;沿平汉线南犯之敌,以一路兵力,占我保定、石家庄;另一路兵力,从高碑店经易县西进,妄图侵占涞源城,以配合张家口、大同南下日军的行动,形成一个包围之势。
在大营镇,杨成武传达了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要求我部初战就要给疯狂的日寇一个沉重打击,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打开华北抗日局面。据此,师决定利用平型关一带的有利地形打一仗,全师迅速向平型关以东的上寨、下关一带集结,待机歼敌。
1937年9月23日中午,独立团侦察分队报告,从张家口、蔚县、广灵出动的日军第5师团(板垣师团)第21旅先头部队已进占灵丘城,有向平型关前进的迹象;由易县西进之敌,亦于昨晚占领涞源城。115师当即于上寨召开全师干部会,分析战局,明确任务,强调打好第一仗的意义。命令独立团立即插到腰站、冯家沟地区,阻击由泳源、广灵两个方向向灵丘、平型关增援之敌,截击从平型关溃退之敌,保证师主力完成在平型关歼敌的任务。
115师派出独立团和骑兵营插到灵丘——涞源——广灵之间地区活动,以钳制和打击增援平型关之日军。下午4时,日军一个联队从涞源方向向腰站、灵丘、平型关前进。独立团于下午4时出发,当晚到达上、下北泉,在村外河滩上进行了战斗动员。独立团以1营担任正面阻击,制止敌人向灵丘、平型关方向前进;2营于当夜进抵灵丘东北三山镇地区,该营3连插到上下伯罗,切断广灵通向灵丘的公路,阻击由广灵方向可能向灵丘、平型关增援的敌人;3营为预备队,与团指挥所一起位于白羊堡、安甲一带。
24日5时,以2营为前卫营,急行军向腰站前进。上午10时,2营1连进到腰站以东时,与敌一个30多人的侦察队遭遇,我勇猛冲击,把敌人击溃,毙敌2人及战马数匹。前哨战的胜利,鼓舞了指战员的战斗情绪。
24日夜,又以3个团的兵力冒雨设伏于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山地,等待来犯之敌。夜半时分,突然下起了大雨,战士们浑身上下都被雨水淋透。
25日拂晓,大雾弥漫,1营指战员静静地隐伏在腰站以东的山头上。7时许,浓雾渐消,从涞源出来的日军第5师团(板垣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1个日寇联队,沿着涞源通向灵丘至平型关大道,向独立团扼守的阵地直涌过来。当敌全部进入设伏地域后,八路军预伏部队居高临下,迅速向敌发起猛烈攻击。顿时,打乱了日军的指挥系统,敌军的车辆自相碰撞,人仰马翻,乱成一团。这时,我军战士勇猛地冲向公路,对敌实行分割围歼,双方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白刃肉搏战。这时,平型关方向也传来了师主力围歼日寇的枪炮声。
为了彻底消灭企图夺路驰援平型关的正面敌人,独立团1营奋勇夺占驿马岭隘口
制高点。1连从正面攻击,夺取山峰隘口,受到敌密集火力的压制,伤亡很大。2连连长宋玉琳机智灵活,指挥3排从右侧山背隐蔽地摸上隘口。原来,隘口处是日军联队指挥所,布满了敌人的帐篷,3排麻排长带领全排战士投出一排排手榴弹,敌人伤亡惨重。但日寇倚仗人多,拼死抵抗,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3排只得撤回。这时,3连的一个排从右侧另一条小路奋勇攻击,占领了隘口之上的高地,并利用阎锡山部队挖的工事作为依托,居高临下,用轻机枪向敌人猛烈射击,予敌以很大杀伤。
1营在夺占隘口战斗中,打得十分顽强,3连9班长李洪迪,带领全班同敌英勇拼杀,占领了好几个重要阵地。当全班战士壮烈牺牲,自己身负重伤时,他把战友们遗下的子弹、手榴弹都堆放在身边,站不起来,就坐着、趴着,向敌人射击、投弹,杀死了许多日寇,直到打尽最后一颗子弹。打扫战场时,把他抬下来,还自豪地表示:日本鬼子并不可怕,再有子弹,我还要消灭更多的敌人!
3营配合1营,继续阻击敌人,敌人急得发疯,成群结队地嚎叫着向1营扼守的山头轮番冲击,但始终未能前进一步。
经过一天的激战,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激战至下午3时,师首长发来平型关歼灭日寇坂垣师团主力1000余人的胜利捷报,全团指战员欢呼跳跃,斗志倍增。此刻,四面山头冲锋号齐鸣,战士们呐喊着扑向敌人,日寇在我前后夹击下,丢下400多具尸体和大量装备物资,慌不择路地逃回涞源。
独立团1营乘胜猛追,一直追到涞源城下10月10日,1营实施夜袭,守敌闻风而逃,涞源县城被我收复
在腰站战斗中,我们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援。徐家台、吕庄、安甲村的群众扛着担架,带着食品争着到前线抢运伤员,慰劳战士。战士们劝阻他们不要到火线上来,有危险,他们回答说:“不怕!有八路军在前边打日本鬼子,我们怕个甚?”
平型关战役中,腰站阻击是至关重要的一战。首战告捷奠定了独立团——杨成武支队立足华北的关键。腰站战斗,是独立团首次与日军作战,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保证了115师主力在平型关歼敌的胜利。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它作为八路军出师第一仗而载入抗战史册。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伏击战。在当时日军长驱直入、国民党军队节节后退的形势下,八路军首战告捷,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而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使全国人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
1937年9月全民通讯社任摄影记者沙飞赴平型关前线采访。拍摄了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战的胜利品》等作品。
沙飞在他写的“我的履历”中清楚地记述道:“八路军在平型关打了胜仗,消息传来使我非常兴奋、冲动。… …到全民通讯社的第二天,经太原办事处彭雪枫同志之介绍,以记者资格到八路军总政治部,再转往115师去收集平型关胜利品等新闻照片和通讯器材,两星期完毕即回太原发稿。”


二、冯家沟伏击日军运输队,连续收复七座县城

1937年10月10日晚,八路军总部和115师首长命令独立团向灵丘、涞源、广灵、蔚县及其以北突击,切断敌人后方交通,打击消灭敌人运输车队,配合友军忻口作战。独立团以涞源为基地,向紫荆关、易县、涞水、高碑店、定兴及保定至北平之间挺进,开辟这一地区的抗日新局面;令1、3营,迅速向灵丘至广灵之间的冯家沟、义泉岭前进。
冯家沟是广灵、灵丘之间的一个小山村,地形险峻,高山耸立之间乒着一条蜕蜒狭长的公路,是日寇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的重要通路,独立团决定在此伏击敌人。
12日黎明前,1营各连冒着蒙蒙细雨,穿着单衣和草鞋,埋伏在冯家沟两侧的山坡和公路旁,忍受着寒冷,等候着敌人。上午9时,日军坂垣师团第二运输大队120余辆大车满载弹药给养,在60多名步、骑兵的掩护下,浩浩荡荡地朝冯家沟涌来,当运输队全部进入我伏击圈时,团首长一声令下,我机、步枪子弹如暴风雨般地从四面射向敌人。少数敌人端起刺刀迎战,战士们用手榴弹和机枪把迎上来的敌人全部打掉。部队迅速冲上公路,斩腰断尾,以密集的火力猛扫过去,一颗颗充满仇恨的手榴弹,接连在敌群中开花。毫无戒备的敌人慌了手脚,仓惶应战。只用30分钟,敌运输队即被我全部歼灭。
冯家沟一战,共毙敌100余名,俘敌运输员70余名,打死骡马100余匹,缴获大车120余辆,骡马400余匹,步枪70余支,炮弹20余箱,子弹40余箱,罐头、饼干等食品2200余箱,以及大批军用物资等。同日,灵丘之敌出动5辆汽车向广灵前进,行至义泉岭,进入了我3营伏击圈。战士们一阵猛扫,三面齐攻,被夹击在山谷中间的敌人退路被我截断,3辆汽车成了我们的战利品。
独立团完全控制广(灵)、灵(丘)交通线后,又迅即分路向东、向西、向北发展,连续收复广灵、灵丘、蔚县、西合营、化稍营、桃花堡、浑源、阳原、紫荆关、梁各庄、易县等城镇,并向平西及平汉线北段挺进,使恒山山脉的晋察冀三省结合部的长城内外广大国土,重新回到人民的手中。
17日,独立团取得上述胜利后,115师首长发来了嘉奖令。全文是:
“杨成武同志并转全体指战员:你团袭占涞源后,又将广灵、灵丘之间的交通完全截断,并获取大批军需物资及骡马,近日又连克数城。此行动对日寇打击甚重,与我军民极大震奋,堪为我军良好之模范,望继续发扬积极行动之精神,以灵活机动之战术,为争取更多新的胜利而战斗。特此电奖。”
独立团收复晋察冀三省结合部小三角地带的7个县之后,奉命继续分路向敌后发展,陆续收复怀安、天镇、阳高、宣化、怀来、涿鹿、昌平、宛平、良乡、房山、涿县、涞水等县的广大农村或部分农村,以及北平西郊的燕翅、妙峰山、阳坊、门头沟、常玉沟等地区。

三、发展壮大抗日武装

独立团所到之处,大力宣传我党抗日主张,积极推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配合地方地下党组织相继组建了党的县委、区委、村镇支部或小组。并采取自上而下的组织和自下而上的民主选举两种方式,实行军队干部负责和地方进步分子参加建政的方法,建立了各县、区抗日民主政府。还普遍建立了工、农、妇、青等各种“抗日救国会”。
为解决地方干部不足的问题,我部先后抽调了焦若愚、童真、钟蛟蟠、朱遵斌、葛明远、王茂斌、侯国梁、刘羽卢等同志,到地方担任县的领导干部。1938年初,1分区还举办了两期抗日救亡干部训练队,每期百余人,招收雁北、察南、平西、冀西(西北部)以及从北平、保定、张家口等城市出来的进步知识分子、学生和青年参加,培训后到地方各级政府、群众团体工作,加强了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促进了全民抗战大好局面的迅速形成。
我军坚决抗日救国的行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爱戴与支持,许多青壮年踊跃参加八路军,“父母这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的情景遍及城乡。独立团迅速由1700多人增加到7000多人。
1937年10月底,在察哈尔省蔚县,独立团奉总部命令恢复师的建制,改称为八路军独立第一师。师长兼政委为杨成武,不久邓华接任政委兼主任,参谋长熊伯涛,供给部长董永清,卫生部长张杰。下辖1、2、3团。
1团由6个红军连队(原独立团1营的2、3、4连和3营的1、2、3连)与地方抗日游击支队编成,团长陈正湘,政委罗元发
2团由两个红军连队(原独立团2营的3、4连)与地方抗日游击支队和活动于阳原、天镇、阳高地区的王天存“黑马队”编成,团长王天存,政委袁升平。
3团由4个红军连队(原独立团1营的1连、2营的1、2连和3营的4连)与地方抗日游击支队编成,团长季光顺,政委王道邦。
师特务连即原独立团特务连(红军连队),连长马辉,指导员肖治华。师卫生队即原独立团卫生队(后扩大为红军医院,即红1师医院)。
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在五台县正式宣告成立。这样,八路军115师就此一分为二,成为两个部分。晋察冀军区属八路军建制,由八路军总部直接指挥。中央军委任命聂荣臻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唐延杰为参谋长,舒同为政治部主任。11月13日,晋察冀军区以在北部、西部、南部和东部的部队和总部工作团为基础,分别组建了第1军分区、第2军分区、第3军分区和第4军分区。各军分区主力部队均整编为支队,每个支队辖3个大队(相当于团),每个大队辖3~4个中队(相当于营)。
第1军分区兼第1支队,辖第1、第2、第3大队,司令员杨成武,政治委员邓华。该军分区以原115师独立团为骨干组建。活动范围包括涞源、广灵、蔚县、易县、繁峙、灵邱等27个县,称为冀西北区。
第2军分区兼第2支队,辖第4、第5、第6大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赵尔陆。该军分区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为骨干组建。活动范围包括五台、代县、崞县、定襄、忻县、盂县等9个县,称为晋东北区。
第3军分区兼第3支队,辖第10、第11、第12大队,司令员陈漫远,政治委员王平。该军分区以115师骑兵营为骨干组建,活动范围包括阜平、唐县、完县、曲阳、新乐、定县、望都等7个县,称为冀西中部地区。
第4军分区兼第4支队,辖第7、第8、第9大队,司令员周建屏,政治委员刘道生。该军分区以115师第685团2营第6连为骨干组建。活动范围分为晋东北、雁北、直西、和冀察边等地区。
11月18日聂荣臻带领分出来的人员和所成立的机关,从山西省五台县移到转到河北省阜平县城。晋察冀边区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可以作为对日反攻作战、收复东北失地的前线阵地。
11月12日,独立第1师奉命兼称第1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政委兼主任邓华,参谋长熊伯涛。1分区除下辖1、2、3团外,还陆续组建了特务营、骑兵营、通信营、炮兵连、工兵连和灵丘、涞源、蔚县、广灵、阳原、浑源、平西、房山、怀来、涿鹿、定兴、易县、涞水等抗日游击支队。以后,普遍成立了县大队、区小队、村游击队或游击小组。各种形式的群众抗日武装遍及全区。
1分区的武装力量迅速发展到1万多人。部队除了缴获日寇武器外,还将国民党及阎锡山部队溃退时丢下的武器收集起来,仅在广灵、灵丘地区就收缴山炮2门,迫击炮10门,轻重机枪60多挺,冲锋枪30多支,步枪1000多支,各种子弹近100万发,各种炮弹1000多发,使部队有了较充足的武器弹药。
这时,1分区根据地扩展到了平绥线的北平至大同段、平汉线的北平至保定段,以及雁北、察南、平西和保定西北等地区,成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晋察冀军区东北部地区的主要保卫者,直接威胁着北平、张家口、大同、保定等地的日寇及其平绥线东段、平汉线北段的交通命脉。
1937年11月 ,沙飞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第一任编辑科科长兼抗敌报社副主任,在五台山拍摄《抗日自卫队成立》、《爱国僧侣组织起来参加抗日》等作品,并随晋察冀军区迁驻阜平,为聂荣臻将军拍照。

为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1938年3月,邓华同志率1分区3团,在平西的东西斋堂,同宋时轮同志率领的一个团合编为宋、邓支队,挺进冀东矿,配合了7月9日的冀东七县抗日起义。同年3月13日,在涞源县的上庄,以上寨、灵丘、涞源游击支队为基础,并抽调分区和1、2团的部分红军干部骨干,重新组建了1分区新3团,团长邱蔚,政委肖锋。
“七七事变”后,在北平地下党的领导下,创建了一支人民武装力量“平郊游击队”,活动于北平西、北郊区,领导骨干主要是我党在北平的地下党员和在东北搞过武装斗争的骨干。1937年10月间,他们和1分区取得联系后,调到阜平整训,12月改编为晋察冀军区第5支队。1938年4月重返平西,建立平西抗日根据地,并兼称晋察冀军区第5军分区,辖昌平、宛平、房山、良乡、怀来、涿鹿等县。7月,5支队领导主动要求与1分区合编,经军区批准后,原5分区副司令员高鹏改任1分区副司令员。8月12日,5支队战斗部队与新3团1营合编,仍称3团。原5支队参谋长纪亭榭任团长,1分区2团原政委袁升平任政委,原新3团团长邱蔚改任副团长。原5支队所属部队编为在3团的1、2营,原新3团1营编为3营。合编后,3团兵强马壮,战斗力增强,很快成为军区主力团之一。
为扩大根据地,壮大抗日武装,1分区1团于1938年4月29日由易县出发,在涞水、涿县、房山地区,争取当地伪军宋海、张哲两部共800人,反正投降,一度收复了涞水、涿县县城,攻入高碑店,占领琉璃河,破坏铁路百余里,致使敌人三日未能通车。同时,2团进攻易县、涞水之间的二十里铺,消灭伪治安军150余人。接着,1团又挺进平汉线路东的新城、容城、雄县、安新、高阳、任邱、大城、河间、献县、肃宁、饶阳、沧县等地区。8月5日,攻占容城县城,歼灭守敌保定治安军第3团300余人,击毙一名日本顾问,缴获枪支、马刀400余,子弹6000多发和汽车、电台、迫击炮等。当年夏季,1团带着1000多名新兵,胜利返回1分区。
抗战初期,敌后广大地区处于极端混乱的无政府状态之中。土匪流寇乘机而起,各种势力应运而生,仅在1分区周围地区就有许多股以抗日为名的杂色武装。为扫清障碍,集中力量对日寇作战,经聂司令员批准, 1分区对这些杂色武装,采取区别对待,分化瓦解,首恶必纠,争取下层的政策,陆续进行了收编和改造。
这样,满城、徐水、定兴、易县地区即变成了1分区自由来往的抗日战场。由于这个地区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给我坚持抗战提供了充足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1938年12月,1分区粉碎了日寇的冬季“扫荡”,转至涞源县走马驿一带休整,和四分区共同开展了“扩大部队”、“加强军政学习,完成教育计划”、“推进敌军工作、群众工作”的竞赛活动,活跃了军政工作。此间,1分区边整训边战斗,取得了整训和大龙华歼灭战的双胜利。
为了纯洁巩固部队,1分区从1938年1月起进行了3个月的军政整训。首先用两个星期的时间,进行了我军纪律教育,严肃批评了各种不良倾向,整顿了军容风纪,并通过甄别,清除了那些不纯分子。尔后针对新战士战斗技术不熟练的问题,进行了射击、刺杀、投弹、爆破、班的战斗动作等军事科目的训练。经过整训,部队不但在数量上有了新的发展,质量上也有了大的提高,从而胜利地进行了保卫晋察冀军区的战斗。
1939年1月,1分区2团调往3分区。3分区的10大队(团)调入1分区,分别编入各团和特务营。1939年11月,1分区组建了1支队和5支队,两个相当旅的指挥机构。1支队司令员陈正湘,政委袁升平,参谋长杨尚堃,下辖一、3团。5支队以赵玉崑独立支队为基础编成。司令员赵玉崑,政委王道邦,副司令员韩庄,副政委王建中,参谋长宋学飞,下辖25、26团。分区直属队除原有的特务营、骑兵营外,又组建了通信营、工兵营、炮兵营。另外,分区为了解决供给问题,建立了军械厂(制造枪支弹药)、被装厂、皮件厂、鞋厂等,相当数量的装备可由自己供给。
至此,1分区的军事力量已发展到2万多人,成为晋察冀军区的一支强大的抗日军事力量。
1940年春,1、5支队的指挥机构撤销,26团调往2分区。同年冬,由曾雍雅支队和分区特务营组建了34团,团长熊奎,政委黄连秋。
1940年,20团由3分区调入1分区,团长刘兴隆,政委李光辉,1944年底,该团调往13分区。
1941年春,由1分区调出的老3团改称的六团,又从平西调回,团长李湘,政委杜文达,1943年春,该团调往雁北地区
1942年初,涞源支队改称1区队(1944年又改称涞源支队),区队长齐景武,政委张佩信。34团改称2区队(1944年又改称龙华支队),区队长马辉,政委黄连秋。易满徐支队改称3区队,区队长曾雍雅,政委李振声。年底成立保满支队,队长张兴忠,政委郑旭煜。
1944年3月,1团调往延安,保卫陕甘宁边区。1944年秋,组建45团,团长陈焕,政委陈亚夫。



本贴最后一次由察哈尔修改于2005-11-11 23:45:57
返回首页
:: 长城小站 www.thegreatwall.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