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专题 -> 长城数据库系统 -> 长城文献资料库[ 登录 ]/[ 注册 ]  

 
长城文献资料库
志愿者入口

[使用说明]
·带图标的图书,表明在库中有全文。
·带图标的图书,表明有外部参考链接。
·带图标的图书,表明在库中有PDF下载。

RSS 1.0
RSS 2.0

[相关链接]
欢迎访问小站长城数据库系列:
·中国长城建筑数据库
·中国长城地理信息系统
·长城小站谷歌长城专题
·中国长城碑刻铭刻数据库
·中国古城墙数据集
·长城、城墙舆地图库
·历史年表
·长城重点点段
·长城法律公文库
·长城景区数据库
·长城专家库
·长城视频数据库
·小站图书室
·边墙史料书库 .. 阿伦主编
·小站首页


 长城文献资料库 分类浏览:学科 地域 发表时间 年代 作者 期刊 排行 最新评论 最新更新

图书信息

《明清时期北部农牧过渡带的推移和气候寒暖变化》

作  者:邹逸麟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
出  处: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01期
发表时间:1995-01-01
分 类 号:F329.048
文  摘:
我国北部农牧过渡带的变迁既有人为因素又有自然因素。明初永乐年间北部卫所的统一内徙,过去一直以为是政治原因决定的,几成定论。本文经大量资料的分析,认为主要是十五世纪初我国北部气候转寒,农耕无法维持卫所军士及其家属的生存,故统一内迁至长城以内。到十八世纪前期,我国北方气候有一度转暖,农牧过渡带北移,出现康乾时代农业经济的盛世。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我国气候又有一段短期转暖的时期。
关 键 词:过渡带 明清时期 喀喇沁 大青山 内蒙古 十五世纪 归化城土默特
正  文:
  我国历史上北部农业民族和游牧民族交接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影响,存在一条农牧业过渡带。这是一条由于天然水分条件的限制,由旱作不稳产区过渡到气候干旱致使无灌溉不适宜发展作物种植的地带,是农业生产上一条很重要的界限。在我国北部反映在西起河套、东 ……
您需要在登录后才能查看全文内容,请您点此登录或者进行新用户注册...>>

简单注册后,即能免费阅读1000多篇长城相关的论文,欢迎您注册为长城小站的用户,参与我们的交流!

参考文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攀登计划85—27基金


[1]满志敏等《中国东部十三世纪温暖期自然带的推移》,刊《中国气候与海面变化研究进展》(一)海洋出版社1990。
[2]《元史·世祖纪九、十》。
[3]《元史·世祖纪十二》。
[4]《元史·拜住传》。
[5]《元史·泰定纪一、二》。
[6]《元史·宁宗纪》。
[7][8][14]《明史·地理志》。
[9]《明洪武实录》洪武八年正月丁丑。
[10]均见《明史·成祖纪》。
[11]《卢龙塞略》卷八《洪宣正景经略》。
[12]和田清《兀良哈三卫的根据地》,译文见《明代蒙古史论集》汉译本上册,商务印书馆1984。
[13]达力扎布《有关明代兀良哈三卫的几个问题》,刊《庆祝王钟翰先生八十寿辰学术论文集》,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
[15]《明宣宗实录》宣德四年九月辛亥。
[16]《嘉靖宣府镇志》卷二诏命考、卷十九法命考。
[17]《明太宗实录》永乐十二年九月癸未。
[18]《明太宗实录》永乐十年六月戊寅。
[19]《明太宗实录》永乐十八年春闰正月庚辰。
[20]《明宣宗实录》宣德九年二月丙寅。
[21]《明宣宗实录》洪熙元年秋七月庚寅。
[22]《明宣宗实录》宣德元年五月丙午。
[23]《明宣宗实录》宣德五年四月丁酉。
[24]《明宪宗实录》成化二十二年八月戊子。
[25]《明世宗实录》嘉靖三十八年五月甲午。
[26]《嘉靖宣府镇志》卷二十二兵政考。
[27]《明洪武实录》洪武二十八年三月已亥。
[28][38]《明史·鞑靼传》。
[29]《万历武功录》卷八《俺答列传上下》、《扯国克列传》。
[30]许论《论边镇》,《明经世文编》卷232。
[31][32]曾铣《议收复河套议》,《明经世文编》卷237。
[33]《明宪宗实录》成化二年三月已末。
[34]余子俊《地方事》,《明经世文编》卷61。
[35]涂宗浚《议筑紧要台城疏》,同上书卷447。
[36]涂宗浚《修复边垣扒除积沙疏》,同上书卷448。
[37]《卢象升疏牍》卷9《经理崇祯十一年屯政疏》。
[39][40]《大清会典事例》卷166户部十五田赋,卷976理藩院。
[41]《清圣祖实录》卷224,康熙四十五年三月已末。
[42]王先谦《东华录》康熙四十六年七月戊寅、康熙四十八年七月庚寅。
[43]《清圣祖实录》卷250康熙五十一年五月壬寅。
[44]姚学镜《五原厅志略》,清光绪三十四年刊。
[45]潘复《调查河套报告书》第219页。
[46]汪炳明《清末新政与北部边疆开发》,《清代边疆开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66—67页。
[47]民国二十九年《武川县志略》五《社会概况》。
[48]民国《归绥县志·经略志》附录光绪十二年同知方龙光上归绥道禀。
[49]清宣统二年《西北垦务调查汇册》《总论西垦》。
[50]《调查河套报告书》第46—47页。
[51]谭惕吾《内蒙之今昔》第98—100页,商务印书馆1934年。
[52]《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第17册,第837页,1979年台湾出版。
[53][55][76]乾隆《口北三厅志》卷1舆地,卷3舆地,卷14艺文。
[54]贻谷《土默特旗志》卷5,光绪三十四年刊本。
[56]夏之璜《塞外橐中集》,《入塞橐中集》卷三。
[57]《清高宗实录》卷198。
[58]《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山西省》。
[59]光绪《清水河厅志》卷14户口。
[60]《内蒙之今昔》第100—101页。
[61]《清太宗实录》卷11,天聪六年五月戊申。
[62][77]成崇德《清代前期蒙古地区的农牧业发展及清朝的政策》,刊《清代边疆开发研究》。
[63]日本天海谦三郎《旧热河蒙地开垦资料二则》第87页,伪满铁调查局昭和十八年(1943)版,转引自王玉海《清代喀喇沁的农业发展和土地关系》,刊《清代边疆开发研究》。
[64]《大清会典事例》卷158。
[65]中国第一档案馆所藏档案:《阿勒清阿奏喀喇沁王控商民不给抽分地铺银两》,转引自王玉**。
[66]《蒙古喀喇沁农业调查报告》第一编第一章《喀喇沁农业之现况》,转引自王玉**。
[67]据王玉**。
[68]《清圣祖实录》卷191,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丁巳。
[69][70]《巴林左旗志》第五编第一章农业,1985版。
[71]孙嘉淦《清于开平兴和凑驻满兵奏折》,《口北三厅志》卷12艺文。
[72][73]《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一帙、第二帙。
[74][78]《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第62页,44—46页。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75]清咸丰《归绥识略》卷24人部。
[79]《内蒙古自治区及其东西毗邻地区气候与农牧业的关系》第52页,科学出版社1976年版。
本文由志愿者:【火箭人 】收集整理上线。
[ 返回 ]
 评论
发言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用户名: 密码:
若不填用户名,则显示留言者为[匿名]。若填写用户名与密码,则会进行认证并登录(该登录状态不能保留,当浏览器关闭后登录结束,如需保留登陆状态,点此登陆)。如果只写用户名不写密码,则显示为“[未验证] 您输入的用户名。”,匿名或者未验证的留言将不可编辑、删除
验证码:图片由小写字母和数字组成,看不清请单击刷新 请在左侧框中输入右侧图中的字母或者数字,如看不清请单击刷新
标 题:  
评 论:
    [:超赞!:] [:好!:] [:窃笑:] [:笑而不语:] [:汗!:] [:囧!:]
表 情: [:大哭!:] [:鞠躬:] [:耶!!:] [:仰慕:] [:骚!:] [:醒一醒:]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